谢永林:产业帮扶就是“扶上马,还要送一程”

碧水泛舟,风景如画。

有“苗疆腹地”之称的贵州台江,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、清水江中游南岸。踏上这片纯朴的苗家故里,映入眼帘的是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。

11月18日,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及旗下平安产险、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来到这里调研,他们走进田间地头,深入工厂车间,并与当地致富带头人、驻村干部及帮扶农户举行座谈会,全面了解中国平安支持贵州乡村振兴的相关情况。

7年前,平安“三村工程”产业帮扶正是从台江起步。再回首,徐徐展开的是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。


1

“小菌菇”撑起乡村振兴“大产业”


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雷公山脚下,48个菌菇种植大棚沿山间错落排开,一眼望不到尽头。这里就是万隆农业科技的产业园区。在这里,平安与当地政府、企业共同打造的“台江模式”改变了当地农村的命运。


“灰树花、香菇……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贝。”万隆农业科技的负责人吴斯敏边带谢永林参观工厂,边骄傲地介绍,“它们不仅营养价值高,还为数百户家庭带去了可观的收入。”

2016年,浙江人吴斯敏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,带着父辈传下来的种菌手艺来到贵州,成立了万隆农业科技公司。菌菇种植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,特别是对水源挑剔。万隆农业科技最终选择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脚下这片净土。这里水质纯净,是台江县的饮用水源地,为菌菇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
“来了发现,种植大棚和生产线建了一半,钱不够了。我又没有固定资产和营业现金流做担保,银行没法贷款。”吴斯敏回忆。地方选好了,但生产很难搞。


就在他举步维艰快要陷入绝望之时,平安的到来,让他看到希望的曙光。


2017年,台江县成为平安产业帮扶第一站。平安产险在前期调研发现,这个县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工业企业。农户大多是零散种玉米、水稻等,勉强维持温饱。

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振兴。2017年,台江县政府选择了食用菌作为县内发展的主导产业。平安也在探索如何发挥保险优势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,打造‘造血式’帮扶模式,并在多次调研中设计了覆盖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全流程帮扶的“台江模式”(即“振兴保”模式)。


也就是在这一年,吴斯敏创立的万隆公司成为“台江模式”首个落地企业。


平安产险依托保证保险,消除了银行贷款顾虑,撬动提供500万元的免担保的帮扶资金,帮助吴斯敏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。产中,平安产险还提供贷款贴息、风险保障和技术服务,进一步缓解企业压力。在产后,平安通过工会采购、平台协销、直播带货等方式,助力企业打开销路,打通产业帮扶最后一公里。


在平安的支持下,万隆农业科技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。吴斯敏的一座座菌菇种植大棚拔地而起,菌棒从消毒到装袋,从接种到培育,从生长到保鲜再到烘干的全生产车间,也建起来了。


更为重要的是,这片基地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之地。在平安的帮扶下,万隆公司先后带动100余户农户从事菌菇种植,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人次,共计发放分红资金900万元,惠及农户600余户3000余人,每人每年增收3000元,实现企业、农户双丰收。截至目前,中国平安已累计帮助万隆公司协销2329万元价值的食用菌,撬动银行贷款资金近2000万元。


“‘小菌菇’撑起黔东南乡村振兴的‘大产业’。”谢永林表示,平安还将继续为万隆公司和当地种植农户提供20万元延续性免息贷款。


据统计,自中国平安"三村工程"开展以来,已累计投入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1492.88亿元。目前,中国平安 “振兴保”模式,全国累计落地516个产业振兴项目,撬动产业资金56.7亿元,带动125万农户就业。


2

一针一线“绣”出致富路


调研中,谢永林一行与当地致富带头人、驻村干部举行了座谈会。会上,一位年轻小伙吸引了谢永林注意。


“我虽然是个小伙子,但我从事的是苗绣工作,我想带领更多的绣娘一针一线来致富。”吉玉鸟苗绣工坊创始人王建明介绍了他返乡创业的故事。


台江素有“中国苗绣之乡”美誉。王建明的母亲就是当地有名的绣娘。刺绣是细工夫,每一针都马虎不得,要求静得下来、专心致志。在他小时候,总是看见妈妈和姐姐拿着丝线绣衣服。衣服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,漂亮极了。


耳濡目染中,王建明喜欢上了美术,后来考大学考取了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专业。毕业后,适逢台江县出台政策扶持民族企业,王建明便回到家乡成立了工作室。2014年他开始集中精力做苗绣,刺绣产品多是带有苗绣元素的文创产品、装饰用品、伴手礼等。


2023年,他的苗绣工坊入选由中国平安集团、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、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共同发起的“妈妈的针线活”项目资助的企业,得到10万元的资金扶持。“妈妈的针线活”项目全面落地台江,项目通过产品设计、品牌推广、市场导入、平台搭建、技能培训等五项举措,赋能困境女性增能增收。项目对35名低收入妇女进行5天技能培训,添置8万余元生产设备,同时出品苗绣非遗公益产品。

"除开提供资金支持,平安还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消费帮扶,已经助力产品销售4000余件,直接帮扶台江绣娘人均增收4000余元。”王建明充满感激地说。


据介绍,“妈妈的针线活”主要聚焦中国边远地区基层家庭妇女创收、妇女就业、民族文化及非遗传承等内容。截至目前,该项目已累计资助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新疆、湖南、广东等地的民间工坊培训100多名低收入妇女,并帮助和带动妇女就业。


“一针一线是母爱。‘妈妈的针线活‘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,更体现了天下母亲温暖的爱。”谢永林充满感动。


座谈会上,和王建明一样受到平安支持的,还有余鲜、杨晓生一样的致富带头人。他们就像星星之火,回到村子里带动了银秋茶、黑猪腊肉、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。


“产业振兴关键在人,所以平安培养关键人。”谢永林听完大家的故事,用“三个强”总结:首先是强意识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只有把关键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,从“帮我致富”变成“我要致富”,他们就会像火种一样带动更多群众。其次就是强能力。平安对人才有完整的培训体系,我们把这套体系运用到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中,帮助他们在产业能力、管理能力、眼界格局方面不断提升。第三就是强帮扶。利用平安综合金融优势,通过对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帮扶组合拳,助力当地产业做强。

“乡村振兴平安大有作为。”谢永林感慨地说,产业振兴和金融企业相互成就,平安的优势就是推动产业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。


3

规划四大举措

助力贵州乡村全面振兴


11月18日下午,谢永林一行还来到剑河县,出席平安产险帮扶川洞村“村BA”篮球场升级修缮项目启动仪式,以及平安银行贵阳分行党委与雷山县掌批村“党建共建”授牌仪式。

同时,中国平安还正式发布“中国平安2025-2027年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”。

未来三年,中国平安将聚焦产业帮扶、人才培养、乡村治理、和美乡村建设等四大举措,持续加大服务贵州乡村振兴支持力度,助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。


在产业帮扶方面,平安将为贵州省提供农业发展贷款发放超10亿元;为贵州省提供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超1200亿元,为脱贫地区和边缘户减免农险保费5500万元;支持贵州省发展食用菌、油茶等农业产业,撬动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、协销贵州省特色农产品1000万元。


在人才培养方面,开展协保员种养殖技能培训、科技应用等致富带头人培训活动100场。


在乡村治理方面,开展医疗下乡活动100次,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共建点200个。


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,中国平安将为贵州登记在册的69569棵古树提供34亿元风险保障,提供改造基金600万元,改善各地乡村基础设施。


谢永林介绍, “2025-2027年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”是中国平安继“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计划”、“服务甘肃省乡村振兴计划”之后,又一个全面支持地方乡村振兴的企业规划。


“每一次下乡,都感受到乡村有很大变化,变得更美、更好、更富,这里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地方因地制宜,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,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产业帮扶的信心和决心。”谢永林眼神坚定。

稿件来源: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